從單打獨斗到合作無所不在,家居企業新時代需要新活法
發布時間:2019-01-30 09:40:33 分享到:
改革開放40年之后的今天,家居企業單打獨斗的時代已經過去,混業共存的現象在市場上越來越多。
這是一個信息流動的社會,也是一個創意相互融合的時代。以己之長,補彼之短,家居行業的互補式聯盟越來越多,有的已經讓企業產值大幅增長。
越來越多的“異業聯盟”
在互聯網領域,阿里巴巴、騰訊率先做了“合作”的標桿,那就是放棄“一家獨大”,轉向建立生態圈,賦能不同行業的企業,讓互聯網成為一片產業價值巨大的森林。
在家居領域,人們也已經從商會、協會簡單的聯盟,進化到相互賦能、互補共榮的“異業合作”,近年來家居界的“合作”對象與方式越來越多。
首先是不差錢的家居賣場不斷加強合作:
家居賣場與互聯網。2018年“雙11”,家居賣場“雙雄”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分別與騰訊、阿里戰略合作,除線上引流外,合作還體現在大數據支撐、門店改造、精準營銷,推動行業結構化改革,最終下單額分別達160、120億元,表現搶眼;宜家與小米的合作,是傳統家居賣場與移動互聯網、移動終端的戰略合作,其立意也相當深遠。
家居賣場的多業態化。從2017年開始,家居賣場向體驗式賣場升級,除去家居本業外,涉足家庭消費生態圈(服裝、餐飲等)成為家居賣場不約而同的做法,如居然之家體驗MALL,紅星美凱龍在北京宣布與人工智能行業龍頭企業科大訊飛合作引入智能機器人,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的家庭消費服務。
家具企業的“異業合作”。索菲亞與天貓合作開設智慧門店;尚品宅配與施華洛世奇合作新品,店鋪進駐蘇寧,在百貨商場開設集吃、喝、玩、樂、購于一體的生活方式體驗中心;大自然家居攜手海爾U+,在智能家居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
大家居產業聯盟
如果說“異業聯盟”是資源的擴展,隸屬銷售渠道范疇的話,那大家居產業鏈的資源的共享則釋放了產業價值,做大了產業蛋糕。
家居賣場深度參與家居品牌建設。如紅星美凱龍入股歐派、詩尼曼、夢百合,居然之家接受顧家家居的入股。
家居原材料商與家具成品商的合作。如萬華生態板在全國主要農產區建廠,同時吸納眾多下游成品廠家在附近建工廠以降低成本,形成綠色家居產業集群,可能會擾動定制家居已經形成的產業格局。
家具企業與房地產、裝修、建材企業合作。如曲美、索菲亞等企業與恒大建立恒大家居產業園,切入精裝房市場;尚品宅配與愛空間、美家幫、東鵬等大家居企業合作,共謀整裝市場蛋糕。
從商協會內部與外部家具企業的簡單合作,到異業合作,家居業的合作外延越來越廣,一方面反映出生意越來越不好做的挑戰,另一方面也透出高質量增長的必然趨勢與其中巨大的商機。
正如經營管理專家陳春花教授送給企業家2019年的關鍵詞“內求定力,外聯共生”所述,我們可以預見在經濟增速放緩的當下及未來,家具企業要想實現自身價值的增長,就要具備與異業、同業無縫合作、高度協同的能力與意識,只有產業森林茂盛了,作為單顆樹木的家具企業才能長久發展。